郑俊斌老师接受《大学生 》杂志社专访--如何体味英语(2005年12月刊报道)
如 何 体 味 英 语 —由体味标准英语、地道英语、有味道的英语,到赏心的英语 English: Standard, Real or Heart-felt? 嘉宾:郑俊斌 整理:曹晓晨 2005年12月
“你是铅笔盒里最尖的铅笔” 体味英语要从容易的开始。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英语和汉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很多情况下是相似甚至一样的。比如:中国人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英语中说:All the advice went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另一句形容优秀的人才:You are the sharpest pencil from the pencil box.意思是“你是铅笔盒里最尖的铅笔”,是可以拿出来马上用的,比起那些很钝的铅笔来说你就脱颖而出了。这是很容易的学生身边的语言。
体味汉语成语与体味英语 中国学生已具备很好的汉语资源,中国人大脑储存的汉语成分中有几乎一半是形象的汉语成语或典故,所以中国人一般都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脑中储存有很多pictures(图片)。在学英语时,这近一半的脑部语言资源可以说是闲置着的。学语言需要提场景和思路提示,而汉语中的成语就是中国人很好的学英语语言提示。以下我总结的英美人士名字的八步记忆法,就是借鉴了八个汉语成语: 1. 依(一)样画葫--第一次知道某英美人士的名字后就马上照字面、按读音大声念出来。 2. 耳(二)熟能详--要心中反复默念。 3. 三番五次--利用倒茶、让座、介绍、问和答的机会提及英美人士的名字。 4. 四段温习--记忆专家证明:要想记住一个单词,必须分三次最好是四次来记。 5. 无(五)不动容--在见某英美人士前,在脑海里复述好将要应对的名字,这样做常常能出人意料地感动对方,达到使对方动容的目的。 6. 屡(六)问出处--对于较难较长的名字,可以有意无意在话题中谈论对方名字的来历,来达到重复和帮助记忆的目的。许多英美人士特别愿意和别人分享他们名字的涵义,他们这样做有一种自豪感。 7. 启程(七)话别--离开某英美人士的时候,应抓住这个最好重复名字的时机来帮助记忆对方的名字。 8. 八(个)时之内--争取在八小时之内或最迟晚上睡觉前,回顾一下某英美人士的名字,其效果等同于30天内不会忘记。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八步记忆法可以照搬过来帮助记忆普通的英语单词和短语,因为原理相通。若同学们把英语和汉语完全割裂开,舍弃我们已有的汉语的宝贵资源,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体味标准英语,还是地道英语? 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语,到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用语,再到崔永元和赵本山等人的用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味到标准与地道汉语。 英语也一样,有标准和地道之分。你的英语处在打基础阶段时,可先体味和遵循标准英语,在标准英语的基础上,再体味地道英语。 我从20年英语经验悟出:切忌把太多时间花在大部头的原版英语小说里或花太多精力钻研原版的英语电影,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生活体验、文化和习俗等背景知识的帮助。以非英语为母语的环境里长大的英语学习者看美国原版电影不好懂,特别是想弄明白某些对话的内在含义就更难,因为言者往往压根儿就不想让别人听懂,如电影中纽约某个角落里的毒品犯在用黑话交易,别说中国人,就连监听他们的美国警察也未必听得懂。 非把这些不标准、不地道的英语弄透,则浪费时间得不偿失。而有的材料如:在胡锦涛主席最近在英国访问时,在红地毯上向全世界发表了演讲(英文版)后,英美主流媒体在同一时间就其讲话大量报道中国变化,描述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好客等英语内容,这些既标准又地道,它们在等着同学们欣赏。
体味地道的英语选材很关键 体味和学习地道的英语在选材时应坚持三个原则。 一.尽可能使用有声音的英语学习材料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感观器官都能调动起来,尤其是调动学习者的听觉功能来辅助理解和加强记忆,这一点被大家所忽略。为此,我主张尽量把文字材料转换成MP3播放的听力材料,反复聆听、模仿朗读和体味英语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二.有针对性地选用原汁原味的英语学习材料 用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英语的魅力和难点。这些材料是语言背景、常用词句、习俗语和惯用法的绝佳学习内容,也可作为鲜活的体味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范文及临摹辅材料。
三.有针对性地选用鲜活的同时又有许多机会重复的材料 A 跟生活包括时事息息相关,能引起学员的兴趣 B 具有即时鲜活的特点 C 课堂内外温习演练机会多。 最鲜活的材料有最多机会被接下来的报道和谈论中提及,自然也就会有最多机会被反复回顾,从而可巩固英语学习的重复率。如欧美澳等社会大量评价中国超女的内容;用神六鲜活信息替代了神五的旧闻;用目前潜在的禽流感内容取代以前的非典报道;用伦敦连环大爆炸的后续追踪内幕代替了911事件…… 以上材料借助因特网等很容易获取,但别指望能在书店里及时找到,等你找到时,它们又过时了。科技发展了,英语学习思路也该大转变。推荐联合国官方网站,英国独立报网和卫报网,BBC网和美国CNN网......
从体味有味道的英语到最高境界的英语--赏心的英语 英美人士体味你的英语用词,词用的好,他们为你击掌,你带有一点中国口音反而让你带有一点中国色彩,是一种有味道的英语。 我们不是土生土长的英美人,即使你去英美留学很多年,英语仍不及本地人。英美人士认为英语最重要的不是悦耳、纯正、流利。我有一个英国朋友说过,“我们英语的用词,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及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人,尽管他们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英.甘地的演说,可以深深触动听众的心灵,因为他是在用心跟你交流。他的英语是赏心,这是英语最高境界”。
苹果和桔子 体味苹果和桔子与体味英语有何干?苹果和桔子乃平凡物,英美人也喜欢用它们来说明道理。比如两个人的专业不同,就很难比较谁的专业更好。英美人会说:Brown’s English is better than Tom and Brown is from the English Dept., but Tom majors in Physics. This is like comparing apples to oranges. 布朗的英语比汤姆好,前者是英语专业的,后者的专业是物理,不同类的事物正如苹果和桔子不具可比性。 体味亲切的校园语言,用形象描述抽象,英语可以,汉语亦然,英美人和我们均能闻到、体味到苹果和桔子不同的气味和味道。 体味汉语,我们明白很少有人会把文言文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短信和邮件里。同理,体味英语也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钻研古英语或内容过时的英语。这是时间,金钱,精力,效率和效能的问题,对英语材料作大胆的取舍才能很好地体味英语。 体味英语切忌复杂化,切忌玩深沉。如果我遇到一个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同学,我就会让他从最简单的句子开始体味,从选用如:pencil, apple and orange等这样的词或句开始。人如果学英语体味到进步、夸奖和成就感,也就体味到了英语的美。 体味英语就象体味一个人,英语就像一个睡美人,她很平凡,我们每天都看见她,她躺着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她特别美,等到她开腔说话的时候,你或许还能体味到她说的话中还带有些许汉语结构或意境上的韵味,你现在就把她弄醒吧,当你靠近和体味了她以后,会觉得她不是那么难,你可能还会爱上她;当英语成为你的爱慕对象以后,你会很乐意亲近她、追求她……。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